危機女王 Our Brand Is Crisis -- 被仇恨蒙蔽的良心
大家好!
最近在偶然之下看到了這部電影,覺得很有感觸。
 
因為政治這種東西在台灣就是非常的特別,仔細想一想選舉跟民主是不是等於一種等號了?選舉跟民主是不是相等的呢?我個人認為民主是一種制度,而選舉制度就是民主的一環,實際上民主需要環環相扣(包含監察,行政,立法...等等),才能夠發揮他的功用,而且重點是在這個制度之下,並沒有辦法保證什麼,沒辦法保證人民能夠安居樂業,也沒辦法保證不會有戰爭,更不能保證大家都有工作,因為這是經濟的事情,跟民主無關。面對經濟問題,大家需要的是理性思考,並且[分工合作],一起為國家打拼,才有可能整體經濟好起來。
"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民主是一種殘缺--梁啟超"
 
所以在這個電影之中我也一直有一種感覺,他想要告訴我的事:[即使透過選舉,也沒辦法選出讓人民都滿意的人。],實際上完整的制度反而才是重點。我覺得民主是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夠往前邁進的東西。其實不僅是民主,包含國家與社會,乃至家庭,都是需要互相包容合作才能維持的。每個人如果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,想著分裂,想著自私自利,那這社會甚至是國家,也不會長久。
"溫斯頓·邱吉爾:「民主是政府的最壞形式,但例外的情況是,在嘗試過其他形式皆行不通的時候」"
 
我覺得這部電影同時也告訴我們實際上選民也是很盲目的, 並不一定能夠做出最理性的選擇,因為選舉就是以選票決勝負,並不是真正的[選賢與能],有人常常說[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],這句話其實是有點自欺欺人,如果人民的選擇都那麼正確,那民主國家就不應該會有暴動才對。因為是[選賢與能]嘛!
 
[但是實際上呢?人民只會怨恨政治人物的欺騙,然後在下一次選舉結束後,再一次的怨恨政治人物的欺騙。]
 
結果變成選舉就只是類似[選美],選上就是作秀,會做行銷會經營媒體的選得贏,比看看誰的[光環大]。結果政治人物還是不承擔責任,只會把錯誤推給別人,選民也一樣。(還真是耳濡目染...)
 
這部戲中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,尤其是女主角原本一開始是不想幫這個候選人助選的,就是因為他的對手候選人請他的死對頭,他才要幫他助選。
也就是說實際上他只是為了[報仇]而做這個工作,可是實際上影響到的卻是好幾千萬人!所以這也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用感情應當用理智,否則將來很容易後悔莫及。
 
四依法[依法不依人、依義不依語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、依智不依識]
 
 
我覺得,這個電影最主要也是告訴我們,做事業還是要憑良心啊,不能為了一己之私,例如為了復仇,為了金錢,應該要為了大眾著想,去做事情才可以。但是也不是說一切都由民眾自己決定,而是應該給民眾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"說之以情動之以理",然後應該要[誠實],而不是選舉的語言,或者是一些根本做不到的承諾。
 
如果真的了解這個國家的困難點,那應該要努力而且不辭辛勞的跟民眾解釋溝通,而不是想說跟民眾解釋民眾也不會聽或聽不懂就不解釋了。那樣是不對的,一定要第一線與民眾接觸,第一線與民眾說明,如此教育人民,這樣才是真正的[政治],真正的[民主],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人民 並且獲得人民的認同,而不是一昧的討好選民,那這樣的話選舉制度會流為投機份子的競爭比賽而已,完全失去了所謂的民主價值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所謂的民主是建立在制度上。
 
所以說,我認為民主制度如果大家覺得有問題,那應該要修改制度而不是摧毀民主,因為制度才是民主的核心啊!甚至是可以修改制度,來讓每個候選人一定要接觸人群,甚至是不接觸人群就不能夠選舉,一定要讓每個候選人能夠與民眾溝通,將政府組織扁平化,這樣民眾才會信任政府,才會信任制度,才會信任民主。否則的話,再多的選舉,民眾還是會覺得不民主,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 
結論:
電影最後表現出女主角的後悔,但是我覺得也可能是無奈,因為看起來這些候選人之中大家都一樣,就算讓對手當選,大家可能還是會上街抗議。
我想是因為這份工作本身就很令人難受吧,畢竟要為候選人背書,又有幾個人想呢?不過在台灣立場轉變很快的媒體人大有在,或許對他們來說,一切都是工作,都是無奈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