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捕撈漁產浩劫? 「限漁+復育」成共識
台灣是名副其實的「海鮮王國」,因為四面環海,漁業資源豐富,但如果過度捕撈,漁業恐怕也有浩劫的一天,像是秋天常吃到的三點蟹,其實在學術研究中,是被列為「黃燈」等級,要消費者吃之前先想一下,因為目前三點蟹資源數量還不確定,就怕過度捕撈,數量越來越少,而目前政府也擬出一些捕撈管制,不管是近海還是遠洋漁業,漁民都得遵守,確保漁業能永續發展。



捕蟹船一靠港口,漁民搶的是時間、是螃蟹的存活率,捕獲的萬里蟹,一簍秤重40斤馬上移到活魚車裡,一趟出海回來就是好幾百斤,會不會有那麼一天 螃蟹被抓光光?漁民快速將這些萬里蟹按照種類來分類,除此之外 ,他們為了要保護海洋生態,所以在這裡你並不會看到甲殼「小於」6-8公分的螃蟹,抓到魚苗、小螃蟹 就要放回海裡,台灣四面環海,海魚種類高達3000多種,佔全球10分之1,為了確保海洋資源 生生不息,不是所有海裡面的生物都能捕撈。

漁民:「(假如)這個抱蛋的母蟹,就全部不能抓,全面禁捕的3個月。」

捕蟹有法規,8月16日到11月15日,三個月內是萬里蟹繁殖期,抱卵母蟹不能抓

漁民:「跟拖網不一樣,拖網拖起來不一定牠會死掉,你放回去也沒有用,禁捕期間這段時間所做的工作都要配合漁業署。」

捕撈方法、大小也有限制,像花蟹、三點蟹,甲殼小於8公分、石蟳小於6公分通通得再放回海裡。

漁業署署長陳添壽:「投入的這個總量配額的管制 ,比如說漁民他去抓這個魚,那我們讓他的漁獲量不要過度,去利用到這個『本金』。」

運用本金、利息概念闡述海洋生態 ,漁業署擬出捕撈限制,像是澎湖、台東、屏東、基隆、新北海岸,因為是礁岸,禁止用「流刺網」,對生態殺傷性太大,過去就曾經有大陸漁船常常用拖網捕魚,不僅越界更破壞海洋生態。

漁業署署長陳添壽:「將來我們有一個,對生態環境的一個標章,比如說你這種漁撈或者你抓的這個魚是對環境友善的,然後你用的方法也不是那種比較殺傷性的『限漁」』和『復育』也是現有做法投入管理,限時、限地、限漁法、限船,產出管理數量、體型、效率、漁獲還有配額管理,這是漁民必須配合的規範,也是對於『永續海洋』的基礎共識,未來還得延伸到『消費者』,透過每個人讓漁業永續發展。」

 
 
 
#########心得#########
 
個人認為,大家應該少抓海裡面的魚,理由是什麼呢?我們一般人基本上是不吃野生動物的,例如野豬,野鳥,甚至 路邊狗狗,流浪貓...。那為什麼,我們又要去抓也是野生的 "海洋生物"呢?我不懂...。個人認為,海洋的生態與地球的命運息息相關,人類應該盡快把海洋還給自然。
  1. 大量減少捕撈海洋生物,包含魚類,甲殼類,甚至是鯨魚,鯊魚...等等。
  2. 培養內陸養殖與近海養殖,要吃什麼,自己養
  3. 政府積極保護海洋生態,例如垃圾清理,水質管控,防止私自捕撈。
 
以上為單純個人看法。感恩。